梁河县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纪实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梁河县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纪实

茶叶产业已成为梁河县的五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梁河回龙茶”商标取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认证、国家商标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认证和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高原特色农产品回龙茶地方标准“三标”身份认证;5个企业自主品牌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毛峰茗曲茶业有限公司的“几壶春”品牌入围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2018年、2019年,梁河县连续两年荣登“中国茶业百强县”榜单。

产业增收激发乡村活力

“收入基本靠茶叶,茶产业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孩子上学读书靠茶叶,讨亲嫁女也靠茶叶。我们村人均1亩茶地,回龙寨村民小组人均超过了2亩,90多户人家,户户都种茶,多的几十亩,少的也有几亩。回龙寨的村民较少外出务工,半年时间在家管理茶叶,茶叶休眠期间就在附近做零工。你们看看寨子里的房屋建设就知道,大家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这个强民富民的好产业。”在梁河县回龙茶博物馆,大厂乡大厂村党总支书记尹寿辉告诉记者。

据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朝从介绍,梁河县制定了《梁河县回龙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梁河县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县、乡、村三级均建立了“十四五”期间茶产业发展的项目库。在中央和省级整合衔接资金、上海对口帮扶资金、烟草帮扶资金等产业发展资金安排中,把支持茶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投向。2020—2021年,梁河县共投入茶产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3160余万元,主要投向涵盖了龙头企业培育、茶叶精深加工厂建设、初制茶厂(所)改造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培育建设、绿色生态高优茶园基地建设等。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梁河县有古茶树分布面积3.1万亩,现代台地茶园面积5.3万多亩;有SC(食品生产许可证)认证企业7家及各类茶叶初精制茶厂(所)206个、专业合作社33个、家庭农场24个,年产干茶3350吨,工农业综合产值2.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35亿元)。梁河县茶叶种植覆盖9个乡镇、42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6万余户6.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建成了大厂、小厂、平山3个万亩茶乡和24个千亩茶村,重点茶乡和茶村实现了人均1亩茶园的目标。茶区户均茶叶年收入13000余元,人均茶叶收入3100余元。茶产业发展给梁河乡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大厂乡回龙寨茶叶种植户段银秀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一半以上的人家买了小轿车,茶叶加工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93户茶农中有43户建了加工房。”

2022年,梁河古树茶鲜叶平均单价为每公斤60余元,成品平均售价为每公斤800—1200元,成品最高成交单价为每公斤5000元,古树单株一年采摘权(上海拍卖)最高成交价为33000元。

融合发展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刚开始的时候,我家每年只能生产一两吨茶叶,后来逐步增加到10多吨、20多吨。这些年来,我们都是以绿色生态为宗旨来发展茶叶生产的。虽然产量稍有下降,但是收入却增加了。”回龙寨茶农段银秀说。

截至2021年,梁河县茶叶亩产鲜叶达到500公斤及亩产值达到3000元以上的“高产、优质、高效”绿色生态茶园基地面积达2.5万亩,约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50%;取得绿色食品茶认证系列产品6个,面积10000亩、HACCP认证基地面积1800亩、有机茶转换认证面积4500亩,正在申报办理的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3000亩。梁河县已建成多片高优立体生态茶园和秀美茶山。“梁河回龙茶”在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推介会、展示展销会和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崭露头角,截至2021年底,梁河县各类茶品在“云茶杯”“农博会”“国际茶艺博览会”等各大名优茶评比中获得金、银、铜奖及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50余项次。

生态好、底蕴好、技艺好。一片小茶叶成为大产业。近几年来,梁河县充分挖掘深厚的茶业历史底蕴,以绿色引领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打造“一县一业”及“区域一流茶叶绿色食品牌”发展思路,构建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新格局和“梁河回龙茶+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的茶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计划打造一至二条茶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据了解,梁河县拟定和正在开发的“茶旅”项目有:新关璋智慧生命茶园康养休闲体验开发项目、河西莲花山茶园文旅康养休闲体验开发项目、河西三锅疆茶园康养休闲体验开发项目、大厂回龙茶园文化长廊康养休闲体验开发项目、大厂大生基梨花茶园康养休闲体验开发项目、小厂大分清油竹坝森林茶园康养休闲体验开发项目、芒东青龙山魅力古茶园康养休闲体验开发项目等。下一步,梁河县将通过茶叶一二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促进茶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有效整合茶叶产业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激活乡村文化,留住“乡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全媒体记者 赵兴荣 张雪青 李想)

来源: 云南网-德宏团结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